玻璃钢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玻璃钢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山西襄汾陶寺北发现两周大型墓地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7:51:06 阅读: 来源:玻璃钢厂家

陶寺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隶属于陶寺镇,在塔儿山以西。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约800米处,因近年盗墓被发现。2014年6月下旬,受山西省文物局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组对陶寺村北墓地进行了现场调查,初步推断陶寺村北墓地为两周时期一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群。之后,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临汾市文物局和襄汾县文物旅游局配合,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

考古勘探

2014年7月至9月对墓地进行第一次勘探,目的是探查墓区的基本概况与四至范围。为方便工作,以几条南北向的土路为界,由西向东依次划分为Ⅰ——Ⅴ五个工作区,采用错列分布的布孔方式,以探查大中型墓葬为目的,间隔1.5——2米进行普探。墓葬编号分别以所在分区开头,如Ⅰ、Ⅱ区起始号分别为M101、M201。

由于墓地的中心区域多被农作物覆盖,因此,钻探工作主要集中于墓区边缘,钻探面积约12万平方米,占墓地总面积的50%。共发现墓葬513座,墓向有南北向和东西向,其中南北向居多。宽度在3米以上的大型墓葬和2.5米以上的大中型墓40余座,但近半数发现有明显的盗洞痕迹。此外,Ⅱ区还发现一座长24.5米、宽5.6米车(马)坑,编号C1,约在4米深处见车板灰及骨骼。

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对墓地进行了第二次钻探,主要任务是了解中心区域墓葬的分布情况。除中部偏南的Ⅲ、Ⅳ区尚有两万平方米的墓区因天气原因未钻探外,在五个区新发现墓葬770座。墓葬以土坑竖穴墓为主,间杂个别砖室墓。墓葬方向与第一次的钻探结果基本相同。此次探明宽度在3米以上的大中型墓葬80余座,其中未被盗掘的将近一半。

此外,第二次勘探还在Ⅲ区、Ⅳ区墓区以北不远处发现大片灰坑遗迹,经统计有各类灰坑20余处,文化层堆积较厚,包含烧土块、碎陶片、草木灰及硬面,部分区域可达3米左右;Ⅳ区亦见有陶窑两座,内有灰土、烧土块,似为生活区。

综合两次钻探成果,已大体厘清陶寺北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状况。陶寺北墓地位于塔儿山西麓山前向汾河谷地(即临汾盆地)过渡的黄土塬上,黄土塬早已被改造为平整的梯田,由东向西阶梯状渐次降低。墓地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地势开阔,墓区随地势大体沿西北—东南方向排列,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

目前已在陶寺北墓地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1座。从墓葬分布情况来看,陶寺北墓地应该有统一的规划,墓葬因等级的不同存在小的分区:大型墓葬通常沿西北—东南主线排列,中小型墓葬集中散布于大墓

周围,并与大型墓葬小有间隔。墓区西北部墓葬年代较早,有的墓葬属西周晚期,东南部已至战国时期,墓地延续约500年。

考古发掘

根据已探明的墓葬位置布10×10米探方2个,揭去耕土层和扰土层后,T1内暴露墓葬5座,墓葬编号为M1——M5(其中M3是选定发掘的被盗墓葬,钻探号M134);T2内暴露墓葬2座,M6、M7(M7是选定发掘的墓葬,钻探号M140)。根据两个探方内墓葬的出露情况,又相应予以扩方。七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略大于或小于墓底。M3被盗扰,其余除M2头南向外,均北向,方向在5°——355°之间。葬具朽蚀殆尽,可见板灰。M1、M4、M5、M7均为仰身,下肢伸直,双手交握于腹部;M6仰身,下肢弯曲。除M2外,均有口琀,多为碎玉器,仅M4为碎蚌片。

根据墓葬的大小可分三类。除M2外,墓内填土均经过夯打,夯层厚度不等,第一、二类墓葬夯土质密,坚硬,第三类墓葬夯土相对较疏松,夯层厚度10——50厘米不等。有的墓葬填土中还有碎石圭、少量玉器,

如M7填土中有残石戈、蚌片、石圭、玉鱼。第一类2座:M3、M7。墓口长度在3——4米,宽度在2——3米。M7墓口长3.86米、宽2.56——2.76米,墓底长4.30米、宽3.00——3.10米,现存墓口至墓底深9.55米。一椁二棺,椁长4.05米、宽2.30——2.35米,椁板灰为灰白色,从痕迹看,椁残高1.87米;外棺板灰为黑色,长2.18米、宽0.82米,残高0.76米,盖板3块;内棺残存部分朽木,为黄色,长2.07米、宽0.45米、残高0.31米。椁底有垫木2根,分置于南北两侧,长2.40米、厚0.11米。随葬青铜器在棺椁之间的东南部,有鼎3,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簋4、壶2、盘1、匜1。鼎、簋、盘均饰重环纹,壶、匜上部饰窃曲纹,壶腹部纹饰为三个大小相套的圜角“口”字形。玉器大部分在棺内墓主人身上或身体左近,面部有缀玉覆面,胸部有项饰,腰部有玉钺、玉璧等;盆骨上及两侧有玉鱼、玉蝉、玉璜、玉璧等饰件;棺椁之间的北部有1件玉戈。棺椁之间的东西两侧散布大量铜鱼、蚌币、陶珠、薄铜皮饰品,应是棺饰。此外棺椁之间的东部还有1件陶鬲。

第二类2座:M1、M5。墓口长度3.2米,宽度不超过2米。

M1墓口长3.20米、宽1.88米,墓底长2.80米、宽1.58米,现存墓口至墓底深6.30米。东北角填土中有一匹殉马。有斜坡形生土二层台。一椁二棺,椁长2.80米、宽1.60米,残高1.40米。外棺长2.24米、宽0.88——1.00米,残高0.88——0.92米;内棺长1.90米、宽0.7米,残高0.6米。墓底中部偏南位置有不规则腰坑一处,长约0.32米,内殉葬一条小狗。M1随葬6件小玉器,有玉玦、玉管、石管等,分别见于于耳、手腕处,棺椁之间的北部有陶鬲1件、泥鼎1件,另1件泥质器物不辨器形。

M5墓口长3.20米、宽1.44米,墓底长3米、宽1.74——1.80米,现存墓口至墓底深6.20米。一椁一棺,椁长2.82米、宽1.66米,残高0.88米。棺长2.10米、宽0.9米,残高0.38米。随葬铜戈1件,马衔1副,陶鬲1件,均在棺椁之间的北部。第三类3座:M2、M4、M6。墓口长度1.72——2.30米,宽度不超过1米。

M6墓口长2.30米、宽1.00米,墓底长2.40米、宽1.10米,现存墓口至墓底深3.20米。有高0.75米、宽1.00米的生土二层。二层台上有12块盖板痕迹,厚6厘米,东西横放。一棺,长2.10米、宽0.75米,残高0.34米。头、肩部各有出1小件玉片,腹部亦见玉器残件。棺外东南侧有陶鬲1件。

墓口长度3米以上的墓葬在墓口北部或东西两侧有动物殉葬,一般为羊和狗。墓口周边的动物殉葬没有祭坑,从地层堆积情况看,是把动物直接放在地面上,盖土掩埋。M7墓口北部距墓口20厘米处有长12米,宽6米的玉石器祭祀掩埋层,多为碎石圭,也有少量玉圭、玉璧、玉环、玉玦等玉器,此外还有两件小陶罐。石圭是有意打碎的,玉器中完整的较多,有的玉环断裂成几块,还能拼对完整,应该也是有意破坏的。这些玉石器不在同一平面上,高低不平,同样没有祭祀坑,也是盖土掩埋。祭祀掩埋层被近代扰土层叠压或打破,现存厚度约20——30厘米,初始的掩埋层可能比目前发现的要厚。M7属春秋早期,这种墓祭方式独具特色,非常罕见。

七座墓葬中有五座各随葬1件陶鬲,时代集中于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从目前发掘来看,墓葬形制、棺椁数量、随葬品多少等体现出来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祭祀形式在这个墓地都有所体现,这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延展了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墓祭制度的研究空间。

电解槽价格

讲师价格

碳酸饮料机货源